<sub id="ndfpr"></sub>

    <menuitem id="ndfpr"><output id="ndfpr"></output></menuitem>

      <th id="ndfpr"><sub id="ndfpr"></sub></th>

            <pre id="ndfpr"></pre><nobr id="ndfpr"></nobr>

            <video id="ndfpr"></video>

            高級搜索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國內
            央行:通過合理碳價促進經濟綠色低碳發展
            | |

              12月10日,第四屆外灘金融峰會在上海開幕,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在北京分會場參與會議并發表題為《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的激勵約束與相關金融風險防范》的報告演講。該報告圍繞綠色金融激勵約束機制,從五方面展開:

              第一,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標準、碳核算和環境信息披露。報告指出,要不斷完善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標準,進一步擴大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的內容、覆蓋面,逐步從自愿披露過渡到強制性披露,不斷強化對金融機構的約束。


              第二,通過合理碳價促進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王信表示,我國已經建立了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目前運行平穩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未來需進一步推動我國碳市場建設。


              第三,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艾F在,綠色金融評價的覆蓋面、評價的內容還比較窄,應用場景還不夠多。需要進一步開展綠色金融綜合評價,更好發揮評價的重要作用?!蓖跣耪f。


              第四,財政金融政策激勵及相互協調配合。王信在報告中表示,關于財政政策的引導和激勵,可以通過政府的公共投資、政府補貼激勵及政府采購激勵等支持綠色低碳發展。他認為,央行結構性貨幣政策的支持是必要的,其空間和力度與碳價關系密切。


              “如果碳價偏低,可能就需要更多央行等政策激勵;反之,如果碳價比較合理,能夠更好地發揮引導資源配置的作用,就不太需要央行的政策激勵??梢?,發揮市場激勵的作用非常重要?!?


            第五,氣候相關金融風險的防范。他指出,氣候變化對宏觀經濟的重要變量產生影響,由此對一些行業產生重要影響,這將傳導到金融機構,產生金融風險,進而對金融機構穩健性及整個金融體系穩健性都會產生影響。


            以下為報告內容:


              王信:回顧近期綠色金融發展,及整體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特別是放在國際大背景下看,應對氣候變化面臨嚴峻挑戰,但中國綠色低碳轉型,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難得的機遇。


            接下來課題報告圍繞綠色金融激勵約束機制,從幾個方面展開。一是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標準、碳核算和環境信息披露,這是最基礎的方面。二是通過合理碳價促進經濟綠色低碳發展,合理的、市場化的碳價,是非常重要的激勵約束機制。三是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四是財政金融政策激勵及相互協調配合。最后討論氣候相關金融風險的防范。


              一、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標準、碳核算和環境信息披露


              關于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的標準。2016年以來,我國初步建立了綠色金融體系并不斷加以完善,其中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全面推進。轉型金融標準方面,目前國際社會對轉型金融的目標、支持范圍、保障機制等內容已達成初步共識,但對轉型金融的概念、支持服務對象等還存在若干分歧。最近,G20巴厘島峰會通過了《G20轉型金融框架》,強調轉型活動和投資的重要性?,F在人民銀行正在組織制定鋼鐵、煤電、建筑建材和農業四大領域的轉型金融標準,之后將根據實際需要進一步擴大轉型金融標準制定的領域。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相輔相成,可有效銜接。完全可以把綠色金融標準制定的經驗用于轉型金融標準,現在各項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我們將適時就上述轉型金融標準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碳核算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企業的碳核算和金融機構的碳核算都在不斷發展。關于碳核算,國內多地有不少重要實踐。比方說打造碳賬戶、碳賬本,優化碳核算數據管理和應用等。對金融部門來講,非常重要的就是有序推動金融機構開展碳核算。課題詳細比較了人民銀行牽頭發布的《金融機構碳核算技術指南(試行)》和金融機構自律性組織PCAF《金融業溫室氣體核算和披露全球性標準》的異同。我國的碳核算還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接下來要進一步提高規范化和標準化水平。在碳數據采集與管理、引導咨詢服務業務發展、發揮數字技術支撐、強化金融支持的能力建設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強化。


              環境信息披露方面,總體來講是要不斷完善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標準,進一步擴大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的內容、覆蓋面,逐步從自愿披露過渡到強制性披露,不斷強化對金融機構的約束。面對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的困難和挑戰,我們將進一步深入研究,如在確定企業評價指標、發揮科技作用等方面進一步加以完善。


              二、通過合理碳價促進經濟綠色低碳發展


              碳定價機制主要包括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碳稅。國際上有很多實踐,有的是單獨碳稅、碳交易,有的是碳稅和碳交易協同發展。我國已經建立了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目前運行平穩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未來需進一步推動我國碳市場建設。同時,也有不少研究我國開征碳稅的可行性,國際經驗是否適用于中國?碳排放權市場和碳稅面向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企業,這樣是否能夠形成互補?進一步提高碳定價的合理性,更好地發揮碳價引導資源配置的作用,這些需要深度研究。


              三、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


              現在國際組織和各國金融管理部門開展綠色金融評價還不是很多,我國綠色金融評價是走在國際前列的?,F在,綠色金融評價的覆蓋面、評價的內容還比較窄,應用場景還不夠多。需要進一步開展綠色金融綜合評價,更好發揮評價的重要作用。我們對怎樣進行金融綜合評價已經進行了探索和試評價,接下來需要進一步的深化。


              四、財政金融政策的激勵和相互協調配合


              財政金融政策的激勵非常重要。關于財政政策的引導和激勵,可以通過政府的公共投資、政府補貼激勵及政府采購激勵等支持綠色低碳發展。關于金融政策激勵,我們更多是基于中央銀行的角度,同時涉及其他金融監管部門,總體從金融政策怎樣進行支持,引導市場主體更多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相關的金融政策工具,包括央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等,這些我們在課題中都進行了深入研究。我們認為,央行結構性貨幣政策的支持是必要的,其空間和力度與碳價關系密切。如果碳價偏低,可能就需要更多央行等政策激勵;反之,如果碳價比較合理,能夠更好地發揮引導資源配置的作用,就不太需要央行的政策激勵??梢?,發揮市場激勵的作用非常重要。


              課題中我們也討論了財政金融政策的協調配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這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政策有效性。綠色政府債券是財政金融政策共同發力的重要結合點,國際上,綠色政府債券發展迅速,一些國家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綠色政府債券發行機制,這些方面也值得我國借鑒和研究。


              五、氣候相關金融風險防范


              近年來,國內外關于氣候相關金融風險的討論日益增多,越來越傾向于認為氣候相關金融風險是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要來源之一。全球多家中央銀行和金融監管當局已開展或者計劃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人民銀行已組織20多家大型商業銀行進行氣候風險壓力測試,部分地區、行業也在進行本地區、本行業更大范圍氣候風險的壓力測試。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一,就是比較深入地探討整個宏觀經濟層面氣候風險的壓力測試。即氣候變化對宏觀經濟的重要變量產生影響,由此對一些行業產生重要影響,這將傳導到金融機構,產生金融風險,進而對金融機構穩健性及整個金融體系穩健性都會產生影響。我們在課題中提出了我國進行宏觀情景壓力測試的一般框架。

            相關新聞
            Copyright © 1997-2027 Chinaenvironment.com 版權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環保網  京ICP備12004549號-1 京ICP證07072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148號

            <sub id="ndfpr"></sub>

              <menuitem id="ndfpr"><output id="ndfpr"></output></menuitem>

                <th id="ndfpr"><sub id="ndfpr"></sub></th>

                      <pre id="ndfpr"></pre><nobr id="ndfpr"></nobr>

                      <video id="ndfpr"></video>

                      jzzijzzij亚洲乱熟无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20... 最近韩国剧情电影 美日欧激情av大片免费观看不卡 两个人色一个人可以吗免费看黄色片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